黄粤教授,199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分子生物学系,获学士学位;1997年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获分子遗传学硕士学位; 2000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00-2004年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生化系工作,任助理研究员。期间于 2001-2002年在香港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做访问学者。 2004-2009年在英国剑桥Sanger Institute做访问学者及博士后研究。2009年入选所院“引进人才”回国工作,现任医学遗传学系研究员、“协和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协和医学院准长聘教职。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入选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研究方向
本课题组2010年加入医学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多能干细胞和遗传修饰动物模型开展细胞分化、个体发育和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研究;同时开展遗传病基因治疗的临床转化工作。具体研究成果和课题主要包括:
1、全基因组范围的纯合突变 ESC 文库是一种重要的遗传学资源,可以广泛用于表型驱动的隐性遗传筛选,从而发现重要的细胞生物学过程中所需要的基因。我们建立了一种能选择性分离基因纯合突变体的通用方法,并获得几百种基因的纯合突变并用于基因功能注释(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12)。我们利用 piggyBac转座子插入突变载体在单倍体 ESC 中构建了矩阵式突变体文库,并利用该文库进行了多项正性和负性遗传筛选研究,发现多个与 ESC 分化过程相关的基因;多个增加细胞对肿瘤药物Doxorubicin 敏感性的基因;以及多个参与细胞单倍体维持的因子(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17;Stem Cell Reports, 2021)。我们还利用 CRISPR 技术,在孤雄单倍体 ESC 中对 H19-Igf2 印记基因座进行编辑,获得“类精子”的稳定细胞系,可用于快速制作基因突变小鼠(Cell Discovery,2015)。目前开展多种功能基因筛选研究从而发现参与以下重要生物学过程的相关基因,包括:多能性状态转变、干细胞分化、细胞自噬,等。进一步利用分子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多种组学方法研究新发现的候选基因功能和具体作用机制。
2、利用分子遗传学策略成功建立了多株异倍体(Aneuploidy)小鼠 ESC 系,发现异倍体会导致 ESC 分化能力显著下降,而形成畸胎瘤的能力显著增强并具有畸胎癌的特征;异倍体会影响 ESC 正常分泌的细胞外因子。为理解异倍体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新模型和新思路,合理地解释了学术界长期争论的“异倍体悖论”,并为肿瘤的诱导分化治疗策略提供了支持(EMBO Journal, 2016,封面文章并配发专题评论)。利用上述细胞模型测试了多种临床药物,发现引起基因组应激的 Doxorubicin 等可以通过激活自噬通路来特异增加异倍体细胞的敏感性(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2020)。目前正利用这些三体细胞系研究异倍体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并用于抗肿瘤药物的筛选。
3、利用多种组学数据分析结合基因编辑技术,系统研究了 ESC“退出多能性”及谱系决定过程中的非编码 RNA 分子、 RNA 结合蛋白(RBP)和表观遗传因子。发现多个具有促分化能力的 microRNA 分子,其中 miR-27a 和 miR-24 靶向重要转录因子和信号转导分子 Oct4、Foxo1 等;在重编程过程中抑制 miR-27a或 miR-24 的表达能显著提高 iPS 细胞形成效率(EMBO Journal, 2015)。鉴定了十多个参与多能性退出的 RBP 分子,详细论证了 hnRNPLL 是通过调控多种基因转录本的可变剪接来发挥作用的(EMBO Journal, 2021)。揭示了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1在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早期细胞命运决定中的重要作用,发现PRMT1特异性甲基化修饰多能性因子KLF4的396位精氨酸,募集抑制性 mSin3a/HDAC复合物从而沉默原始内胚层(PrE)相关基因的表达(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22)。
4、利用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研究基因在哺乳动物器官发育中的功能和机制,首次报道了 CDK5RAP3 作为类泛素化修饰 UFMylation 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参与肝脏发育;还阐明了它们在肝脏再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Development, 2019;Am J Pathology, 2020)。在国际小鼠基因组信息库(MGI)中注释了Cdk5rap3 基因的功能。 目前利用人ES细胞体外分化形成“类器官”模型研究其在人类肝脏发育和再生中的功能和机制。
作为通讯作者发表的部分代表性论文:
1. Zuo ZY, Yang GH, Wang HY, Liu SY, Zhang YJ, CaiY, Chen F, Dai H, Xiao Y, Cheng MB, Huang Y*, Zhang Y*. Klf4 methylated byPrmt1 restrains the commitment of primitive endoderm. Nucleic Acids Research, 50(4): 2005-2018, 2022. [* 共同通讯作者]
2. Wang X, Ping C, Tan P, …., Wang D*, Yu J*, Ma Y*, Huang Y*. hnRNPLL controls pluripotency exit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by modulating alternativesplicing of Tbx3 and Bptf. the EMBO Journal, 40 (4): e104729, 2021. [* 共同通讯作者]
3. Zhang GZ, Li XW, Sun Y, Wang X, Liu G*, Huang Y*. A genetic screen identifiesEtl4-deficiency capable of stabilizing the haploidy in embryonic stem cells. Stem Cell Reports, 16 (1): 29-38, 2021. [* 共同通讯作者]
4. Yang S, Yang R, Wang H, Huang Y*, Jia Y*. CDK5RAP3 Deficiency Restrains Liver Regeneration after Partial Hepatectomy Triggering 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 Am J Pathology, 190(12): 2403-2416, 2020. [* 共同通讯作者]
5. Rui Yang, Huanmin Wang, … Yuyan Jia* & Yue Huang*. CDK5RAP3, a UFL1 substrate adaptor, is crucial for liver development. Development.146(2): dev.169235, 2019. [* 共同通讯作者]
6. Gaung Liu, Xue Wang,Yufang Liu, Meili Zhang, Tao Cai, Zhirong Shen, Yuyan Jia and Yue Huang*. Arrayed mutant haploid embryonic stem cell libraries facilitate phenotype-driven genetic screens. Nucleic Acids Research, 45(22): e180, 2017.
7. Meili Zhang, Li Cheng,Yuyan Jia, Guang Liu, Cuiping Li, Shuhui Song, Allan Bradley & Yue Huang*. Aneuploid embryonic stem cells exhibit impaired differentiation and increased neoplastic potential. the EMBO Journal. 35(21): 2285-2300, 2016. [被选为封面论文,并配以 “News & Views” 专题评论].
8. Yanni Ma, Nan Yao, GuangLiu, ... Yue Huang* & Jia Yu*. Functional screen reveals essential roles of miR-27a/24 in differentiation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the EMBO Journal. 34(3): 361–378, 2015. [* 共同通讯作者].
9. Meili Zhang, Yufang Liu,Guang Liu, Xin Li, Yuyan Jia, Lihong Sun, Liu Wang, Qi Zhou & Yue Huang*. Rapidly Generating Knockout Mice from H19-Igf2 Engineered Androgenetic Haploid Embryonic Stem Cells. Cell Discovery. 1: e15031, 2015.
10. Yue Huang*, Stephen J. Pettitt, Ge Guo, et al, Isolation of homozygous mutant 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 using a dual selection system. Nucleic Acids Research, 40(3):e21, 2012. [* 共同通讯作者]
11. Wei Wang, Allan Bradley* and Yue Huang*. A PiggyBac transposon-based genome-wide library of insertionally mutated Blm-deficient murine ES cells. Genome Research. 19(4):667-73, 2009. [* 共同通讯作者]
主持的重要科研基金: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专项课题
“建立并验证调控PSC自我更新和发育多能性的网络调控模型”(2016YFA0100103),
2016. 06--2021. 06; 课题负责人(黄粤),485万元
2.“医科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协同创新团队项目
“染色质互作分子在细胞命运决定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2016-I2M-3-002),
2016. 9--2020. 12; 首席科学家(黄粤),150万元/年
“重要组织干细胞发育与再生的调控机理研究”(2021-1-I2M-019)
2021.10-2025.12;课题组长,50万元/年。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全能性细胞调节因子的遗传筛选和培养体系的建立”(31970813),
2020.1-2023.12;课题负责人,57万元
“利用胚胎干细胞研究非整倍体在畸胎瘤转移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32170771),
2022. 1-2025. 12,课题负责人(张美丽),58万元
“类泛素化UFMylation参与的新生肽链质量控制在肝脏发育中的作用机制研究”(32170840)
2022.1至 2025.12, 课题负责人(贾玉艳),57万元
联系方式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基础医学研究所医学遗传学系651室
北京东单三条5号,100005
电话:010-65105068
电子邮件:huangyue@pumc.edu.cn ; huangyue@ibms.cams.cn
课题组人员(2022)
刘 光:博士,副研究员 liuguang@ibms.pumc.edu.cn 010-69156462
贾玉艳:博士,助理研究员 jiayuyan@ibms.pumc.edu.cn 010-69156462
张美丽:博士,助理研究员 zhangmeili@ibms.cams.cn 010-69156462
博士后:肖蓉
博士研究生:张国中,杨淑春,孙艺,卢明飞,王碧璇
硕士研究生:闫煜聪,杜松杰,郑娇娇,王晨曦,周同海
实习研究生:杨语嫣(八年制)